大三农

热线:13939071485

首页>特别关注>缅怀先烈志 传承英雄魂

缅怀先烈志 传承英雄魂

2025-7-17 16:52作者/来源:濮阳县文留镇 

本网讯:七月的风带着盛夏的炙热,也酝酿着一份即将到来的庄重与崇敬。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濮阳县文留镇退伍军人志愿服务队、越战退伍军人代表,在文留镇党委副书记董志杰的带领下怀着无比肃穆的心情来到文留镇袁庄二十八烈士碑及未成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草场无名烈士碑,开展扫墓祭奠活动,在苍松翠柏间,追寻英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清晨的烈士陵园静谧庄严,越战老兵和志愿者们身着整洁的便装,胸前的军功章在晨光中微微发亮,有人手里攥着块半干的抹布,蹲下身时膝盖发出轻微的声响。他先用指尖轻轻拂去墓碑顶端的浮尘,再将抹布铺平,顺着碑面的纹路细细擦拭,连刻字凹槽里的积灰都一一拭去,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珍贵的勋章。不远处,另一位越战老兵握着扫帚,扫帚头用布包了边缘,他弓着腰,一下一下扫过墓前的地面,落叶和尘土被轻轻归拢,连细小的石子都怕碰出声响。没有人大声喧哗,只有偶尔交换工具时的几句低语,生怕惊扰了烈士的英魂。

图片1_副本.png

列队、整衣、肃立,“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随着一声号令,越战老兵代表手捧鲜花,迈着沉稳的正步走向纪念碑,将花篮摆放在碑前。全体人员肃立敬礼,向为民族解放、国家安宁献出生命的先烈们三鞠躬,那一刻,陵园里静得能听到风吹过松柏的呜咽,仿佛是先烈们在诉说着未竟的理想。

图片2_副本0.png

“沃土埋中魂,异乡送英魂”当我们来到位于前草场无名烈士碑前,大家绕行墓碑时,许多退伍军人放慢了脚步,久久凝视着那些文字记载-----虽然他们的名字已无从知晓,但他们的英灵常在,精神永存,英烈不朽,千古永垂!

图片3_副本.png

1946年刘邓大军解放滑县,也就是滑县战役,3个战地医院就设在文留镇前草场村,战争打响后,这里遭到偷袭,很多医生和护士牺牲在这里,因叫不出他们的名字,村民自发将这些烈士埋葬在一起,后来解放了,县里把烈士们的遗骸迁到这里安葬,又一砖一瓦建起了这座陵园,碑座上刻的是无名碑,这几十年,陵园修了又修,但有一条规矩从没变过——每年清明,县里、镇里的干部、退伍老兵和学生、志愿者都来这儿,听老辈人讲这些故事,就怕把这些英雄给忘了。

图片6_副本.png

董书记站在墓地前,声音沉稳而有力对大家说:“战友们,咱们脚下这片土地,可不是普通的园子。这里安葬着几十位无名烈士,1946年刘邓大军解放滑县,也就是滑县战役,3个战地医院就设在文留镇前草场村,战争打响后,这里遭到偷袭,很多医生和护士牺牲在这里,因叫不出他们的名字,村民自发将这些烈士埋葬在一起,后来解放了,县里把烈士们的遗骸迁到这里安葬,又一砖一瓦建起了这座陵园,碑座上刻的是无名碑,这几十年,陵园修了又修,但有一条规矩从没变过——每年清明,县里、镇里的干部、退伍老兵和学生、志愿者都来这儿,听老辈人讲这些故事,就怕把这些英雄给忘了。

 他望向越战退伍军人们继续说:“你们守护过国家,更懂这份牺牲的分量。今天咱们来这儿,不光是擦墓碑、扫尘土,也是替那些没能亲眼看到如今好日子的烈士们,再看看这安稳的山河。”

图片7_副本.png

越战老兵崔助堂老人在墓碑前驻足良久,他轻声说:“听说这些烈士牺牲时不到20岁,比我当年还小……我们现在的安稳日子,都是他们用命换来的。”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所有退伍军人的心声:军装虽脱,军魂永驻;岁月流转,初心不忘。

祭奠仪式后, 离开陵园时,阳光已升至头顶,照亮了每个人胸前的军功章,也照亮了远处文留镇错落的民居与生机勃勃的田野。越战老兵代表们纷纷表示,这次扫墓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先烈的缅怀,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作为曾经的军人,他们将永远铭记历史,带着先烈的嘱托,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新“战场”上继续冲锋,用实际行动诠释“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铮铮誓言。

图片8_副本.png

 硝烟散尽,精神永存。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文留镇的退伍军人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向先烈致敬,向初心致敬。而那份融入血脉的忠诚与担当,也将如同陵园里的松柏,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编辑:徐文超]